更新时间:2024-09-13 18:15

稷(Panicum miliaceum L.)是禾本科黍属一年生栽培草本植物,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近圆形,边缘常粗糙;花序为圆锥花序,开展或较紧密;分枝粗或纤细;籽实卵圆形、长圆形和圆形;花果期为7-10月。稷始载于《本草经集注》,名黍。

植物学史

物种起源

对于稷的起源,中外学者有3种说法:一是起源于印度,二是起源于埃及,三是起源于中国,前两种观点目前没有充足的事实依据。已知中国是世界上稷考古发现最早、遗迹最为丰富的国家,以黄河中游为中心,西到新疆,东到黑龙江省的新石器遗址中均有发现稷的遗迹,证明了中国是稷的起源中心。

而在中国稷始载于《本草经集注》,名黍。

物种演化

稷是由野生稷(Panicum miliaceum subsp.ruderale)进化而来的。稷根据籽粒的粳糯可分成两种类型,粳者为稷,糯者为。最初作为野草的野生稷的籽粒是粳性的,在被人驯化后进化为籽粒粳性的栽培稷,经过长时间的培育后又由栽培稷进化为籽粒糯性的栽培黍。

形态特征

一年生栽培草本。秆粗壮,直立,高40-120厘米,单生或少数丛生,有时有分枝,节密被髭毛,节下被疣基毛。叶鞘松弛,被疣基毛;叶舌膜质,长约1毫米,顶端具长约2毫米的睫毛;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0-30厘米,宽5-20毫米,两面具疣基的长柔毛或无毛,顶端渐尖,基部近圆形,边缘常粗糙。

为圆锥花序,开展或较紧密,成熟时下垂,长10-30厘米,分枝粗或纤细,具棱槽,边缘具糙刺毛,下部裸露,上部密生小枝与小穗;小穗卵状椭圆形,长4-5毫米;颖纸质,无毛,第一颖正三角形,长约为小穗的1/2-2/3,顶端尖或锥尖,通常具5-7脉;第二颖与小穗等长,通常具11脉,其脉顶端渐汇合呈喙状;第一外稃形似第二颖,具11-13脉;内稃透明膜质,短小,长1.5-2毫米,顶端微凹或深2裂;第二小花长约3毫米,成熟后因品种不同,而有黄、乳白、褐、红和黑等色;第二外稃背部圆形,平滑,具7脉,内稃具2脉;鳞被较发育,长0.4-0.5毫米,宽约0.7毫米,多脉,并由1级脉分出次级脉。胚乳长为谷粒的1/2,种脐点状,黑色。花果期7-9月。

产地生境

稷原产中国山西河北甘肃青海等地,在中国西北、华北、西南、东北、华南以及华东等地山区都有栽培,新疆偶见有野生状的,亚洲、欧洲、美洲、非洲等温暖地区都有栽培。

生长习性

稷喜强光照、耐热、耐旱、耐贫瘠、不耐霜、不耐湿涝;是喜温短日照作物,一般在旱地播种。

稷是碳四植物(指二氧化碳同化的最初产物是四碳化合物苹果酸或天冬氨酸的植物),具有较好的抗逆性和适应性。叶片上的气孔小而少,蒸腾作用弱,对水的需求量比较少,因此适宜在各类土壤中种植,如未开垦的荒地,海拔较高的土地以及其他谷物不宜生长的边缘农地上。

稷的生长周期短,根系发达且生长迅速,具有较好的营养吸收能力,少量施肥就能显著增产,因此一些降水量少且降雨时间比较集中的地区是稷的主产区,如中国的西北地区。

繁殖方法

繁殖方式可分为条播撒播和垄播三种。

时间: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播种,播种的时间最好是每年春季的五月份和每年秋季的八月底到九月初,这段时间的温度基本上是十五到二十五度左右,期间雨水和光照都比较充足,最适合生长。

播种:方式有三种,可以采取撒播的方式,在整好的地中将种子均匀的撒下去然后用耙子将种子压入土地,最后可以盖上一层薄膜或者是枯草、草木灰都可以。

常用的是进行条播,这样既能保证田间稷的合理密度以及稷的产量,同时也方便后期的一个田间管理。

第三种就是穴播,需要按照每行间隔三十五到四十厘米,每株间隔二十五到三十厘米左右的距离进行播种,这种方式就属于精耕细作了。

栽培技术

苗长到三四厘米的时候,可以对田间进行间苗和补苗了,一般一周的时间需要定植完成,因为如果再晚一点的话,将会降低产量。

定植完成之后就需要进行第一次施肥、浇水和中耕除草,主要是为了促进稷苗的生长,等到稷苗长到一定时期的时候就会进入分薹期,这对稷的产量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要进行第二次施肥,主要是以磷肥和钾肥为主,第三次施肥就要等到稷结穗的时候,这时如果养分不足,那么就会出现很多的扁粒或空粒,主要是也硼肥为主,进行叶面喷施。

在第一、二次施肥的时候都需要进行中耕除草,而且每次施肥的同时都需要进行浇水,这样有利于稷苗对养分的吸收。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据《纲目》《本草纲目》等历史典籍记载有利尿消肿、止血之功效,也可用于脚气,妊娠尿血等症状。

食用价值

稷为人类最早的栽培谷物之一,谷粒富含淀粉,供食用或酿酒,秆叶可为牲畜饲料。

稷不仅作为谷物直接食用,还能制成各种各样地特色美食。陕北特色传统美食油糕、糜子窝窝、米黄,宁夏吴忠的盐池糜子(破酥粑粑),均是由稷制成,在北方文化乃至中华传统文化里,稷占据着较重要的位置,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稷含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粳性(稷)的营养品质好于糯性(黍),糯性(黍)的口感好于粳性(稷)。稷中蛋白质的含量在12%左右,其中清蛋白含量最高(清蛋白营养平衡性较好,具有改善膳食结构的作用);稷中人体所必须的8种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小麦。此外,它还富含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对儿童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的营养物质。

经济价值

稷的传统消费以黄米为主,其中粳性稷的价格低于糯性稷的价格。稷磨粉后得到的黄米粉也可制作成黄米面馍馍、黄米糕等特色食品,主要在主产区消费。中国稷每年都有一定量的进出口,以2018年数据为例,出口地区有日本、荷兰、德国、澳大利亚、美国、越南等39个国家和地区;进口地区有老挝、缅甸、荷兰、秘鲁等21个国家和地区,进口价格明显高于出口价格。

稷还可以制作成糜子垫预防褥疮。一方面糜子垫可以减小患者局部受到的压力;另一方面可以减小剪切力和摩擦力,减少患者的血管受到机械性损伤;糜子垫还有很好的通透性和散热作用。

植物文化

稷从甲骨文字形看,就像一个人在侍弄禾谷,最早的含义便是移栽。稷,五谷之长,中国古代以农耕为主,土地和粮食被看作立国之本,古人以“社”为土神,以“稷”为谷神社“稷”合为一词成为国家的代称。

扩展阅读

作为祭品

稷,古时称穄,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被驯化的作物,为此古人又把稷列为五谷之长,百谷之主,作为祭祀祖先的供品,以表达不忘先祖给后代带来赖以生存食粮的恩德。公元1世纪、东汉班固撰《白虎通义》记载:“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广博,不可偏敬也,五谷众多,不可一一而祭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也。稷,五谷之长,故立稷而祭之也”。公元1世纪、东汉的《汉书》记载:“稷者,百谷之主,所以奉宇宙,共粢盛,古人所食以生活也”。公元11世纪末期、北宋的《毛诗名解》记载:“稷,祭也,所以祭,故谓之穄”。中国各个朝代的京城也相继修建“社稷坛”,作为皇帝祈求神灵保佑,在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平安的地方。

古籍记载

稷在中国的种植历史长达七、八千年,是最早驯化种植的作物之一,其文字记载也十分丰富。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就有其记载,并且是出现次数最多的谷物名称;在现存古籍中最早且可靠的经典《诗经》中出现的粮豆作物名词共有22种,其中稷的两种植株类型“黍”和“稷”的出现次数分别位居第一和第二;在后世的古籍著作,如《论语》《汉书》等也均有稷的记载。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