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炜华

更新时间:2023-03-05 12:44

黄炜华(1915年一2001年12月28日),原名黄杜祥,福建省上杭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四军第十一师政治部秘书,红一军团第二师政治部技术书记等,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斗争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司令部作战参谋,苏鲁豫支队参谋长等,参加了平型关战斗、吕梁山脉地区抗战和苏鲁豫敌后根据地作战等。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六纵队参谋长,第十纵队参谋长,第四野战军四十七军参谋长,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以及宜当战役、川东追击战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南军区航空处处长,中南军区空军参谋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参谋长等。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1年12月28日在北京逝世。

详细生平

黄炜华,原名黄杜祥,又名黄希翊,1915年出生于上杭县南阳镇黄坊村。2001年12月2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1929年,黄炜华毕业于省立高等小学(龙田书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四军三纵队政治部宣传员,红十一师政治部秘书,红一军团第二师政治部技术书记,师司令部队列参谋、作战参谋,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长征。

抗日战争开始,黄炜华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六八五团书记官、作战参谋,参加了平型关战斗和伏击日军的娘子关广阳之战。1938年12月,六八五团进入微山湖地区,改称苏鲁豫支队。黄炜华参加了歼灭伪军王献臣部2000余人及其以后的多次战斗,和争取伪军何玉祥部2000余人投诚。1939年8月起,先后任苏鲁豫支队七大队、三大队参谋长。

1941年初“皖南事变”后,黄炜华任新四军三师七旅二十团团长。4月,率部在涉沟、顾殿堡一线与向我军进攻的韩德勤顽军作战取得胜利,俘敌一部,并缴获了一些船只。7月,又和兄弟部队一起在楼下庄、东夏庄、洪桥等地,歼灭顽军韩德勤部、徐继泰部和独立旅一部,并在马家荡大败顽军,俘虏2000余人。当年10月,升任七旅参谋长。

1943年初,七旅奉命东进淮海,配合十旅反“扫荡”。不久,黄炜华和七旅直属队在何家坞与日军一个大队遭遇,双方激战中,日军大队长被我军活捉后又被敌骑兵抢回,而其副大队长则被我军击毙。同年3月,韩德勤在我军粉碎日军大“扫荡”后,紧接着又再次进攻抗日民主根据地,侵占淮海区的里仁集、程道口等地,并亲率第八十九军、独立第六旅、保安第三纵队等部,西渡运河,深入淮北中心区之金锁镇、界头集、山子头一带,企图在洪泽湖畔建立新的反共基地。黄炜华协助旅长彭明治指挥七旅,在山子头地区配合我军四师之九旅、十一旅进行反击,先后击毙了保三纵司令王光夏、独六旅旅长李仲寰,俘敌千余,并活捉了韩德勤及其参谋长吕汉劲,打破了国民党顽固派的阴谋计划。

1944年10月,黄炜华随彭明治奉命率七旅赶到淮北津浦路西,配合四师部队在永城地区发起保安山战役,将进攻我军阵地的顽军步、骑兵大部消灭,并一直打到涡河边上。此役共歼敌3600余人,缴获步枪2000余支,轻重机枪200余挺,大小炮100余门,战马600余匹,取得了重大胜利,基本恢复了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翌年3月,七旅又奉命从淮北南下,在定远同进犯我军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桂系顽军作战,于黄瞳庙击溃桂顽两个多团,歼敌800余人,协同二师部队把顽军驱逐出境。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而日伪军依仗蒋介石旨意负隅顽抗,不向新四军缴枪。9月,七旅参加第三师解放“两淮”之战,与八旅一起攻克淮安城,全歼守城伪军第二、第五支队及保安支队5000余人,并缴获大量军用物资。同年10月,第三师奉命挺进东北,黄炜华随七旅经山东、河北到达关外,先后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六纵队十六师参谋长,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第十纵队参谋长。1949年春,部队按照中央军委决定统一整编后,黄炜华任第四野战军四十七军参谋长。参加了解放东北全境及平津等重大战役战斗,并参与指挥解放了新乡、宜昌等城市。宜昌解放后,被任命为警备司令。

新中国成立后,黄炜华先后被任命为中南军区航空处处长,中南军区空军参谋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参谋长,中南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订货部部长、科研部部长,广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军委空军军事科学研究部副部长。“文化大革命”期间,黄炜华于1968年4月奉命到国务院二机部任军管会副主任,后被停职审查下放劳动多年。1982年2月回空军,同年12月,中央军委纪委下文,撤销了总政1980年“黄炜华同志在军管中犯有错误的批复”。1983年3月,“按正军职八级离休”。1985年2月,依中央军委命令享受副兵团职待遇。

1955年黄炜华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历史评价

“七旅”儒将之一:年少从军,转战闽赣;万里长征,冲锋陷阵;八年抗敌,驰骋江南;喋血辽沈,挥师平津;西南追歼,迭克名城……从闽西“将军县”上杭走出的27位开国将军之中,黄炜华将军功勋卓著,堪称善战。

轶事典故

三见毛泽东

第一次见面是1930年6月的一天,黄炜华等工作团员在中共武北特委书记张涤新的带领下,来到长汀县城毛泽东的住处汇报工作。毛泽东一见到他们就满面笑容地迎上前去,和他们一一握手,并问候关怀他们的家庭和生活。几个工作团员分别作了汇报。黄炜华着重说了宣传工作的几种做法,毛泽东高度赞扬了他们,鼓励他们为革命多做工作,多作贡献,多加锻炼,还为他们做了妥善的工作安排:黄炜华等革命青年全部到长汀县苏维埃政府宣传队工作。

第二次是在驿前为毛泽东做饭。从1931年7月开始,国民党调集30万兵力,发动了对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围剿”。在战火纷飞的作战前线,毛泽东来到驻守驿前的红12师政委张赤南的办公室,和他谈战略战术问题。黄炜华那时在红12师办公室担任缮写员、组织干事。张赤南让他接待毛泽东。黄炜华又一次见到了毛泽东,在给其敬礼后沏了茶,并聆听了毛泽东的谈话,并准备了饭菜。毛泽东问了他的年龄,并夸奖他是“红小鬼”。黄炜华字写得好,毛泽东边看他写的战报边点头称赞:“是写得不错,工整、规范、流利,小小年纪的看不出来哟,将来一定会有长进啊!”

第三次是在漳州再次见到毛泽东。1932年4月,毛泽东指挥红军东路军由旧县、白沙、大池,向龙岩进逼,一举消灭龙岩守敌两个团大部,残敌逃往适中。红军又一鼓作气追到适中,攻克水潮,接着向南靖、天宝山进发。在南靖大桥和天宝山仰攻战斗中取得胜利后,4月19日,红军又攻克漳州。在漳州城,毛泽东深入部队,关心红军战士生活,和大家亲切交谈。时任红11师(由红12、红11师合并组成)政治部秘书的黄炜华再一次向毛泽东敬了军礼,毛泽东再次鼓励了黄炜华。

亲属成员

父亲黄沛东,母亲陈香莲,兄弟姐妹共7人,黄炜华排行老大。妻子毛真。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