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外资金管理体制

更新时间:2022-09-21 09:22

预算外资金管理体制是在中央和地方之间,国家与企业之间、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各级财政与企业之间、各行政事业单位之间,划分预算外资金收支范围、资金支配权和管理权限的一项重要制度。也就是说,根据国家政治经济的形势和任务,依照经济体制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在预算外财力分配和财权的划分上制定出一套具体的规划,制度,体系,形式和方法。预算外资金管理体制是国家财政管理体制的有机构成部分。财政管理体制是财政分配关系的总称,一般包括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预算外资金管理体制、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体制等。我们不能把国家预算管理体制与预算外资金管理体制相混淆,即不能用预算管理体制来代替预算外资金管理体制。它们之间是既有区别、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在解决各种分配关系上各有不同的分工。

建立

预算管理体制是侧重解决中央与地方之间以及地方上下级之间的主财力分配关系的I而预算外资金管理体制则是侧重解决国家与企业、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各行政事业部门及企业之间的预算内财力之外的分配关系。也可以说,预算外资金管理体制所包含的范围更宽一些。

根据近几年来预算外资金的增长量和超过预算内资金增长的实际情况,预算外资金已经摆脱了预算内资金的补充地位而成为社会综合财力的重要支柱,正如有的学者形象地称之为“第二方面军”。可见,建立预算外资金管理体制十分必要。

建立并逐渐完善预算外资金管理体制,是为了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地方各级之间、国家与企业之间、财政与各行政事业部门、单位之问的分配关系。它具体规定了各级政府、各个行业、各行政、事业部门、各个企业,培植财源、筹集资金、支配和使用预算外资金的权力、范围和责任,使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事业单位在财力的筹集、管理与支配使用上,责权利相结合,财权和事权相一致,因地制宜地进行经济建设和发展各项事业。

具体地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预算外资金管理体制的内涵:

一、预算外资金管理体制是解决国家分配和管理预算外财力的组织方式、责权力范围划分问题;

二、预算外资金管理的规划、制度、机制与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问题;

三、预算外资金管理体制的实质是解决国家与企业、各级政府之间、国家与地方之间、财政与各行政事业部门之间在预算资金之外的财政性资金的分配关系。

演变

预算外资金管理体制是处理各方面对预算外资金的分配关系,划分中央、地方和企事业单位在预算外资金使用、管理方面的权限、责任和利益等方面的制度,其实质就是要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国家和企业单位在预算外资金管理方面的集权与分权的问题。

建国以来,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形势和任务是不同的,经济管理体制和预算管理体制也是不同的.因此,预算外资金的管理体制随之变化也有所不同。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高度集中型的管理体制.所谓高度集中的预算外资金管理体制,就是国家根据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以及财政经济的状况,采取比较集中的预算管理体制,对预算外资金进行清理整顿。将一些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内管理。以加强国家预算的财力.这样,预算外资金的数量、规模都相对缩小,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也相对严格。如1952年,国家规定取消了机关和部队的生产收入,除民政生产事业、劳改企业等以外的生产单位,一律作为国营企业管理,其收入一律纳入预算,取消“小公家务”;对农村的乡自筹资金,也按照“包、准、禁”的原则进行了整顿.1961年。国家对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加强中央的集中统一,对预算外资金实行了“纳、减、管”的办法,将一部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强调要加强预算外资金的管理。

2.相对分散型的管理体制.主要是国家针对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所暴露出来的种种弊端,改革财政管理体制,将一部分财权下放给地方、部门和单位,而国家财政集中管理的财力相对减少,这样,预算外资金无论从项目上,还是从数量上都大幅度地增加。如1958年的下放财权,国营企业实行了利润留成制度,预算外资金项目增至几十项;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企业事业单位下放很多。财权也相应地下放,预算外资金管理工作比较混乱,预算外资金规模又进一步扩大;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进一步打破了财政统收统支的旧体制,预算外资金的范围、规模迅速扩大。

3.宽严结合型的管理体制.根据几十年的经验,国家财力和财权过于集中或过于分散都各有其弊端。过于集中,统得过死,不利于调动地方、部门和单位的积极性,不利于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发展生产建设和各项事业;过于分散,则国家财政缺乏必要的宏观调控能力和手段,造成财力紧张。财政困难,难以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和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所必需的财力.因此,首先应保证国家财政要集中掌握适当的财力和财权。同时。考虑地方部门和单位的积极性.在管理上。要根据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在保证国家对预算外资金宏观调控的基础上,做到微观搞活,松紧适度,宽严结合,充分发挥预算外资金的积极作用.近两年来。国家对预算外资金在清理整顿的同时,正在实行这种体制,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