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变异

更新时间:2023-02-14 22:41

生物的变异是指生物体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包含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具体可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两大类型,前者是遗传物质改变造成的变异。后者只是环境因素造成的变异,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通常所说的生物的变异是指可遗传的变异。

生物介绍

生物体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总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这是生物变异的现象.

自然界中,每种生物都可能发生变异.对于生物自身来说,有的变异有利于生物的生存,有的变异不利于生物的生存.例如,小麦的抗倒伏、抗锈病的变异有利于小麦的生存,而玉米的白化苗则不利于小麦的生存.

在动物中,也有很多例子,如白化病的蛇、老虎大象等,还有四条腿的鸡、两个头的龟等都是根据环境变化发生的变异。两栖动物如蛙,更容易变异,特别是受污染严重的地方。

决定因素

子女与父母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在相貌上总会有些差异。把同一株农作物的种子种下去,后代植株也会有高有矮,有的可能穗大粒多,有的可能穗小粒少。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就叫做变异。同遗传现象一样,变异的现象在生物界也是普遍存在的。

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生物的变异是不是都能够遗传呢?先看看下面这两个实例:实例1.某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色盲的儿子;实例2.某兄弟二人,哥哥长期在野外工作,弟弟长期在室内工作,哥哥与弟弟相比脸色较黑。实例1中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能够遗传给后代,这样的变异叫做可遗传的变异。实例2中的变异只是由外界环境的影响引起的,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变化,因而不能遗传给后代,这样的变异叫做不遗传的变异。

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对于某种生物来说,有的变异有利于它的生存,叫做有利变异。例如,把高产倒伏小麦与低产抗倒伏小麦进行杂交培育成高产抗倒伏小麦。有的变异不利于它的生存,叫做不利变异。例如,玉米有时会出现白化苗,这样的幼苗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会过早死亡,这就是不利变异。

类型

根据遗传物质的改变基础又将可遗传变异分成三类:

(一)基因突变:该类型的变异是基因内部结构改变造成的,多因DNA复制差错造成,包括能使生物产生性状改变的有义突变和不改变生物性状的无义突变。基因突变一般具备不定向性、普遍性、多害少利等特性。太空育种和辐射育种的遗传学原理就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二)基因重组:由于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在减数分裂时自由组合或同源染色体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互换造成,生物的变异多数由基因重组造成。农业上的杂交育种的遗传学原理应用的就是基因重组。

(三)染色体变异:由于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发生变化必然会导致基因的数目及排列顺序发生变化,从而使生物发生变异,具体可分为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在农业育种上,染色体数目变异应用较广,如整倍数目变异的异源八倍体小黑麦、无籽西瓜等,自然界整倍数目变异的农作物较多,如四倍体的草莓、四倍体马铃薯三倍体香蕉、三倍体无籽桔柑等。

意义

生物在繁衍过程中,不断地产生各种有利变异,这对于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知道,地球上的环境是复杂多样、不断变化的。生物如果不能产生变异,就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如果没有可遗传的变异,就不会产生新的生物类型,生物就不能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地不断进化。由此可见,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生物的变异有利于同种生物的进化,因为各种有利的变异会通过遗传不断地积累和加强,不利的变异会被淘汰,使生物群体更加适应周围的环境。

在农作物、家禽、家畜中,有时会出现对人有益的变异。例如,牛群中可能出现肉质较佳的牛,也可能出现产奶较多的牛。人们挑选这样的牛进行大量繁殖,经过不断地选育,就能得到肉质好或产奶多的新品种。有一些小麦品种在高水肥的条件下产量很高,但是由于植株高,抗倒伏能力差,大风一来,就会大片大片地倒伏,既影响产量,又不容易收割。怎样才能得到既高产又抗倒伏的品种呢?科学工作者利用一种普通的矮秆小麦抗倒伏能力强的特性,将这种小麦与高产的高秆小麦杂交,在后代植株中再挑选秆较矮、抗倒伏、产量较高的植株进行繁殖。经过若干代的选育以后,就得到了高产、矮秆、抗倒伏的小麦新品种。为了得到优良的新品种,人们还采用射线照射和药物处理等手段,使种子里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在定向选育这些种子发育成的植株或它们的后代中,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变异。从中选出对人有益的变异类型,进行,就有可能得到农作物的新品种。

基因工程

介绍

对基因工程这个名词,你或许并不陌生。它是当今生物科学中最先进的领域,有人说它正在引起生物科学的一场革命。那么,基因工程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知道,人类的遗传病往往是由致病基因引起的。你想过没有,如果能够采用巧妙的技术手段,把遗传病患者的致病基因切割下来,换上正常的基因,遗传病不就能够根治了吗?这并不是天外奇想,而是基因工程研究人员正在努力奋斗的目标。

用人工方法取出某种生物的个别基因,把它转移到其他生物的细胞中去,并使后者表现出新的遗传性状,这样的技术就叫做基因工程。例如,1978年,美国科学家吉尔伯特等人,把鼠的胰岛素基因转移大肠杆菌细胞里,并使大肠杆菌制造出了鼠胰岛素,获得了成功。怎样才能得到某个生物的个别基因,得到的基因又怎样才能转移到其他生物的细胞中去呢?首先用一定的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大肠杆菌质粒,使之露出粘性末端,再用相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切断目的基因即胰岛素基因,使之产生相同的粘性末端,用DNA连接酶将两个粘性末端结合形成重组分DNA分子。然后将该分子引入受体细胞增殖。

成果和展望

基因工程从本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至今已经取得了很多重大成果,向人们展示出美好的前景。1975年,美国科学家把能够吞噬石油的四种细菌的基因分离出来,集中到一种细菌内,得到了“超级菌”。这种“超级菌”消化石油的速度比任何细菌都快得多,可以用来净化被石油污染的水域。

干扰素能够用于癌症的治疗,还可以治疗流感、肝炎、麻疹等由病毒引起的疾病。过去,干扰素只能从人血中提取,从300升血液中才能提取出l毫克。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生产干扰素的基因转移大肠杆菌中,使大肠杆菌能够制造干扰素,结果每升细菌培养液中可以得到20毫克~40毫克干扰素。另外,用来治疗侏儒症的人体生长激素、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等,都可以用基因工程的方法,让“微生物工厂”来生产。

我国基因工程的研究,也取得很多重大成果,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例如,1988年,我国科学家人工合成了抗黄瓜花叶病毒基因,并把这一基因引入到烟草等作物的细胞中,得到了抵抗病毒能力很强的作物新品种。1989年,我国科学家成功地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鲤鱼的卵细胞中,由这样的鱼卵发育成的鲤鱼,因为有了新导入的人生长激素基因,它们的生长速度明显地加快了。

基因工程在改良生物品种、治疗人类的遗传病等方面还大有潜力,许多难题还有待于人们去突破。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