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内

更新时间:2024-02-02 08:56

河内,是中国古代地区名,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泛指黄河中游北面的地区,约相当于今豫北地区。狭义则专指河内郡(今沁阳)。

定义

河内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泛指黄河中游北面的地区,约相当于今豫北地区。狭义则专指河内郡(今沁阳)。

因位于黄河凹处北岸以东,且位于殷商畿内,故称河内。与河南、河东相对,并称为“三河”。“三河”分别为夏商周王朝腹地,亦是“中原”的代名词。河内、河南以黄河为界,河内、河东以太行为界。同时,河内与河南、河东又均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则分别专指河内郡(沁阳)、河南郡洛阳)、河东郡(安邑)。

见《史记·货殖列传》:“昔唐人都河东,殷人都河内,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建国各数百千岁。”

中国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战国时河内为魏国领土。秦末民变时司马卬项羽封为殷王,都城在河内。汉高祖即位时设置殷国,次年改名为河内郡,位于太行山东南与黄河以北。与河东郡河南郡合称三河,领县十六:汲县、共县、林虑县、获嘉县修武县野王县、州县、怀县(郡治)、平皋县河阳县沁水县、轵县、山阳县、温县朝歌县武德县

西汉官员在河内推动了许多防洪工程。西汉末期,中国的经济重心和基本经济区,已从关中转移到河内一带。光武帝刘秀起兵,把河内委托给最信赖的部下寇恂,令他准备和转运军粮。

汉武帝时,河内郡守王温舒“令郡具私马五十疋为驿,自河内至长安”,可知河内当时有大量养殖牲畜

历史沿革

夏商属冀州。

殷商后期为京畿之地,属冀州,又称中州。顾炎武日知录》引《尚书正义》:“冀州者,天下之中州,唐、虞、夏、殷皆都焉。” 此处冀州指今豫北、冀南地区。由于周代以后首都多建于豫州,故周代以后以豫州为中州。

周属卫。

秦属河内郡,郡治沁阳

汉分属司隶部河内郡(郡制沁阳)、汲郡(郡制汲县)。

魏晋南北朝司州河内郡、汲郡、魏郡(郡制安阳)等地。

隋属冀州刺史部河内郡、汲郡、魏郡。

唐分属河北道孟州怀州卫州魏州相州等地。

宋改属河北西路,州府因之。

元改属中书省怀庆路彰德路、卫辉路。

明改属河南承宣布政使司怀庆府彰德府卫辉府。至此河内在行政区划上并入河南。

清改河南承宣布政使司为河南省,州府因之。

民国改属河南省河北道,后称河南省豫北道

新中国废道设市,今分属焦作、安阳、新乡、济源等县市。

天文分野

淮南子·天文训》:“营室、东壁:卫。”

汉书·地理志》:“卫地,营室、东壁之分野也。今之东郡今北直开州及魏郡彰德府境、黎阳见浚县、河内之野王今怀庆府附郭河内县、朝歌卫辉府淇县,皆卫分也。”

晋书·天文志》:“自柳九度至张十六度为鹑火,于辰在午,周之分野,属三河。”

史书记载

左传·定公十三年》:“锐师伐河内。”

史记·秦始皇本纪》:“六年,韩、魏、赵、卫、楚共击秦,取寿陵。秦出兵,五国兵罢。拔卫,迫东郡,其君角(卫君角)率其支属徙居野王,阻其山以保魏之河内。”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