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荫桓

更新时间:2024-09-13 21:04

张荫桓(1837年2月8日-1900年7月31日),皓峦,樵野,又号红棉居士,晚号芋盫,广东广州府南海县(今广东省佛山市城区)人,清朝末年政治家、外交家。

人物生平

学兼中西

张荫桓于道光十七年正月初四日(1837年2月8日),其家先世曾居住广东新会的小范里,后徙佛山镇,遂为南海县人。他年少时即性情豪放,倜傥风流。早年居家接受传统教育,博涉经史子集,能诗擅画。弱冠时,应童子试,不中,遂决定放弃科举功名,悉心洋务。广东沿海于鸦片战争之后,最先受外洋风气浸染,兵器工艺多从此传入,张荫桓与西人常有接触,讲求格致,因此其学问得以兼长中西。

捐官入仕

同治三年(1864年),张荫桓纳资捐官,授官山东某县知县,投奔在那里为巡抚当幕僚的舅父李宗岱。先后两任山东巡抚阎敬铭丁宝桢均器重他的才干,将其招致幕府中,掌管书记公牍。张荫桓长于作文章,“每草一疏,俄顷立就”,因此,阎敬铭、丁宝桢二抚的奏章大多出自其手。除此之外,他还具有实际办事能力,同治五年(1866年),丁宝桢为追剿捻军,奏请选募东三省壮丁三千人赴山东,张荫桓曾奉命远赴黑龙江招募马队。后随丁宝桢在山东镇压捻军,管带黑龙江马队,进退防守,均为得力。丁宝桢深知张荫桓之才,待他很是优渥。同治七年(1868年),张荫桓由知县被保举至道员,分省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