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皇鸠

更新时间:2024-07-01 22:50

山皇鸠(学名:Ducula badia)是鸽形目鸠鸽科皇鸠属的中型鸟类,体长38-47厘米。嘴橙红色,脚紫橙红色或橙红色。额、头顶和头侧浅灰色,枕至后颈淡紫红色,与头顶灰色形成鲜明对照。上背至肩紫红褐色,往后变为灰褐色,翅上有铜褐色斑。须、喉白色,胸葡萄灰色,尾黑褐色,具宽的灰色端斑,尾下覆羽皮黄色。

形态特征

山皇鸠前额、头顶和头侧浅灰色,后颈和翁淡紫红色。肩、上背、翅上小覆羽和中覆羽紫红褐色或紫栗色,下背、腰和尾上覆羽灰褐色。尾黑褐色,具有宽的灰褐色端斑。飞羽黑色,内侧次级飞羽同背。大覆羽灰褐色,具淡栗色羽缘。颏、喉白色,头两侧和前颈灰色,胸、腹淡葡萄灰色,两胁和腋羽灰色,尾下覆羽皮黄色或淡棕白色。虹膜灰白色,嘴橙红色或暗橙红色,尖端暗褐色,脚橙红色或淡紫橙红色。

大小量度:体重♂450-535克,♀380-570克;体长♂390-455毫米,♀385-470毫米;嘴峰♂22-25毫米,♀19-28毫米;翅♂220-246毫米,♀205-240毫米;尾♂149-195毫米,♀192-205毫米;跗蹠♂23-35毫米,♀21-35毫米。

近种区别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地常绿阔叶林中。

生活习性

常成小群活动,偶尔也见有40只左右的大群。多活动在林中高大乔木的树冠层。早晨和傍晚常栖于大树顶端枯枝上沐浴阳光。飞行快而有力,两翅煽动频繁,常发出呼呼作响的振翅声,特别是在大雨到来之前常成群低飞,十分活跃。叫声深沉,给人以悲哀的感觉,鸣叫时弯腰叩头。

主要以植物果实为食,尤其喜吃橄榄乌榄琼南等果实。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不丹、文莱达鲁萨兰国、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泰国、越南。在中国分布于云南西南部和南部以及海南岛。

繁殖方式

繁殖期4-6月,亦有早在3-4月即开始产卵和迟至8-9月还在产卵的,或许部分个体1年繁殖2窝。营巢于深山密林中树上,偶尔亦在路旁树上营巢。巢呈平盘状,主要用枯枝在树桠间堆集而成。每窝产卵1枚,偶尔2枚。卵白色,大小为44-49毫米×32-36毫米。雌雄亲鸟轮流孵卵。

鸠鸽育雏期,在脑垂体后叶分泌的泌乳素(又称催乳素)作用下分泌鸽乳。鸽乳是由雌鸽和雄鸽的双侧侧囊淋巴区,即嗉囊床淋巴区增殖扁平上皮大量脱落分泌的充满脂肪颗 粒、乳化脂肪糜液和淋巴液组成,初乳期后逐渐加入富含乳化脂肪颗粒的乳糜液。嗦囊床上皮淋巴乳头一般在开始进人孵化状态的第4-5天,雄雌鸽的嗉囊床开始萌动,嗉囊床血管充血、增粗,淋巴管增生,到第8-9天,嗉囊上皮增厚,进入育雏前状态。第13天其厚度和宽度已增加1倍,第14-16日巳能分泌 透明略带黄色的鸽乳,第18天,嗉囊便可分泌嗓囊乳,然而乳鸽出壳后第7天,嗉囊乳分泌量开始减少,第10天分泌停止,持续呕雏到2周龄左右,嗉囊床开始萎缩,而鸽乳分泌也逐渐停止。食糜浆中逐渐掺入由腺胃返流而来的通过肌胃研磨的半成品糜浆,然后变成直接饲喂掺水的颗粒饲料。如若所孵蛋未能按时出壳,孵性好的鸽最长可继续孵化 延迟到第22-24天(这些都和鸽的孵性、孵化季节和胚胎发育信息反馈、胎雏的破壳频率等有关,如遇寒冷的冬春季和育雏期往往会自动延长孵化期,而在酷暑闷热天往往难 以坚持),此时育雏鸽就会伴随着嗉囊床的萎缩而自动停孵。

亚种分化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等级: 二级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原始森林被大量砍伐,栖息地减少,是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因素。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